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专业支撑

发布日期:2023-10-11    作者:     来源:     点击:

教育部2023年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综述

8月28日,教育部2023年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全面总结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进展成效,深入交流地方学校典型经验做法,分析研判教研工作形势,明确教研工作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全面加强新时代教研工作,切实发挥教研工作重要专业支撑作用,更好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秦国文出席会议并致辞。湖南省教育厅等10个地方和学校介绍了教研工作经验。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教研工作体系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理顺教研管理体制,随后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出教研工作需要完善保障机制,加强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教研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各地方以此为指导,统筹规划了一系列措施,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中小学校为基地、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正逐步建立。

深化统筹设计,提供政策保障。甘肃省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实施方案》,对全省教研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为教研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湖南省自2014年至今,先后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为系统推动教研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撑。山西省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依法依规保障教研员职称评聘等权益和待遇,吸引优秀教师从事教研工作。

优化工作机制,健全教研体系。湖南省建立“省、市、县、校”四级纵向贯通的教研机构体系,形成了职责明确、协作研究、成果分享、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通过“教研共同体”,形成常态化持续性教研机制;开展跨区域、跨学校和跨学科的大教研活动,形成“教研训”一体化的横向联动教研工作机制。天津市和平区构建“市级教研做引领,区域教研创精品,学区教研重分享,校本教研显特色”的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四级联动教研机制,加强整体设计和统筹推进。上海市虹口区制定了“需求评估—建构框架—组织实施—评价反馈”的“四环相扣”教研机制,同时明确区级、校级层面的职责分工及运行管理的七个环节,确保实施过程制度化、规范化。


二、聚焦重点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适应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教研工作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抓牢重点问题展开研究。要发挥教研工作的专业引领和支撑作用,服务基础教育重大改革,形成提高教学质量的典型办法,推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巩固“双减”成果,探索科学减负措施。上海市虹口区先后围绕“‘双新’‘双减’背景下聚焦课堂关键问题”等展开系列研究,助力育人方式变革,推动“五育”并举落地。山西省强化教科研引领,建立完善作业管理制度,省级层面就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和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出台指导意见,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见效。江苏省苏州市通过“苏州智慧教研平台”采集学校日常作业数据,各科教研员及时了解作业质量数量、批改及时性和有效性,随时查看学生答题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用于指导学校优化作业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发挥地方特色,加强课程实施研究。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探索课程引领、课堂推变与课题提升机制,坚持固定入校与“订单式”入校相结合选聘专兼职教研员,充分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努力破解农村教学受限、教研受阻等问题。贵州省遵义市借助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优势,编制“长征故事进校园”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德育工作品牌。同样借助红色教育资源优势的还有湖南省,其开发的韶山红色研学已成为立足地方资源开展教研活动的典型经验。


三、创新方式方法,赋能教研成果改进

教研方式方法的创新为改善教研成果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助于提升教研工作有效性、吸引力和创造力,展现教研工作新气象。各地方探索大数据分析与教研工作的融合,发挥数字化应用提升教研精准度的作用;因地制宜采用项目化研究,拓展教研新方式,为进一步改进教研成果蓄力。

借势大数据分析,以数字化应用提升教研准度。浙江省通过大数据助推教研方式的改进,探索监测循证、数据分析到教学改进的路径;以实证教研精准助力教育共富,通过同步课堂视频数据推进基于课堂分析的实证教研。江苏省苏州市建设数字化中心,创设教学教研新载体,积累教与学的过程性数据,以学促研全面提升教科研的精度和效度;建设“苏州智慧教研平台”,及时高效分析教学数据,精确发现教学问题,精准确立教研主题,精细开展教研活动,精进教育教学方式。

搭建项目化平台,以项目化载体扩展教研效果。天津市和平区以实施项目化教学为载体,形成了教研引领下“多方协作+多元赋能+多样载体”共研共建的区域行动方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项目化教学种子教师,利用“智慧校园”建立区域项目化教学资源库,拓展项目化教学研修新方式。贵州省遵义市精准编制项目化教研,着力补齐初中教育发展短板,注重解决“重学业成绩轻全面发展”的问题;在项目展示、转化与融合上发力,着力将试验成果转化为教育方法,注重项目与实际教学、项目与项目间的融合,以实践检验项目。


四、注重队伍建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是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发力点之一。各地方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研队伍,加强对教研员的能力培养,为各级教研工作提供更加贴近教学实践的指导,形成拉动城乡一线教师整体水平提升的专业合力。

强化指导,提供专业保障。山西省组建两个学科指导组,分别聚焦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定期深入学校,构建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经验共享的专业指导格局。湖南省通过国培、省培、高端研修等项目加大对教研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研员素质与能力。天津市和平区教研员以挂职任教和蹲点指导的形式深入一线开展项目化教学研究,积极对接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建立研究指导常态机制。甘肃省级教研机构牵头组建了由省市县各级教研人员、省内外高校专家、相关科研机构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充分发挥团队的专业智库作用,对项目规划、实施、成果推广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指导。

凝聚力量,形成教研合力。宁夏银川市贺兰县采取“名校+薄弱校”“县城校+农村校”的模式,推进城乡教研同频共振;广泛开展联动帮扶,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方式,按需开展送课下乡、主题教研等活动,每年开展集体备课与城乡联盟教研,切实促进城乡教研融合共生;建立“导—帮—陪—练”四位一体研训机制,推动“国培—区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整体提升城乡教师水平。山东省实验中学成立“教育星空”“星级教研组”等教师发展共同体,汇集、交流各种教育教学思想及实践感悟,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下一步,如何更好发挥教研制度作为我国特色教育制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优势作用?

   会议要求,在基础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教研系统必须立足职能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在“五育”并举、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要进一步健全教研体制机制,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打通教师和教研员职业流动通道;完善教研保障机制,创新教研工作方式,鼓励区域间加强协同教研,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积极探索教研模式改革,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