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校庆·基层动态】机械学院开展纪念建院70周年院史宣讲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2.10.17

来源:机械学院 编辑:汪伟颋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2022年,在机械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为回顾学院发展历程、传承学院“STAR(自强不息、团结协助、敏捷响应、尽职尽责)文化”、展望美好未来,学院成立院史宣讲团,开展院史宣讲系列活动。


从3月至10月,宣讲共举办10期,从学院创办初期的筚路蓝缕,到新时代创新勇争一流,退休老教授们通过分享“他们”在华中大机械学院的峥嵘岁月,从学习、生活、教学以及科研等方面讲述了老一辈“机械人”拼搏奋进的故事。宣讲主要面向机械学院各年级学生党支部,宣讲内容激发了学生们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及责任感。


岁月留痕,无愧青春



6月9日, 82岁的宾鸿赞教授来到久违的机械学院教学楼,远望林木葱郁的喻家山,不禁感叹“我1958年进校的时候,录取通知书上写着:美丽的喻家山向你招手,来了以后才发现,光秃秃的喻家山,全都是石头。”


从荒山土坡到“森林大学”,这背后是一群“爱树如命的华中大人”。



钱祥生教授分享建校之初校友们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劳动、动手种树的故事,感慨正是朱九思校长当初对绿化工作的重视与先辈们良好的规划,才形成了如今优美的校园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



“那时,华中工学院‘广集人’,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信任和重用,我就是1974年来了华中工学院。”李壮云教授回忆道。

 

如今的喻家山绿树成荫,苍松翠柏;如今的华中大人才济济,师资力量雄厚。置身于世外桃源般美丽的森林大学,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油然而生。一代代华中大人正是凭着这股力量在这里奔向自己的明天。


白手起家,争创一流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百废待兴,机械学院创办之初缺乏教材和资料,其困难程度无法想象。因此,华中大机械学院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奋斗史。



李鹤九教授讲述了自己于1961年作为机械学院第一个研究生的学习经历;陈尧明副教授回顾了在液压教研室建设、液压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心路历程;陈继平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机械学院参与创办可靠性工程学科,以及当年跨越十几个省份从南到北奔波讲学的故事。


宾鸿赞教授讲述了机制专业撰写教材,实现“从0到1”突破的详细过程。“1958年由华中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教研室主编、1960年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器制造工艺学》是真正的从无到有”。因为当年学苏联,要么直接用他们的教材,要么翻译他们的教材,而这本书是第一本华工自编的教材。要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机械制造是工业的心脏,全国凡是有工科的高校都有机制专业。华中工学院的机制专业全国闻名,这本教材起了很大的作用,影响深远。”



邓星钟教授讲述自己1958年从电力系毕业后一直在机械系从事机械制造专业电工学的教学与研究的经历,从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调查到 “七二一”试办班;从七十年代数控系统和加工中心的研制到创建机电结合新专业,详细回顾了他所经历的机械学院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



杜润生教授通过分享从1999年至今自己与捏合机的故事,介绍捏合机的功能、结构及用途,指出捏合机是固体推进剂制造的重要设备,在天安门广场阅兵式上的东风导弹中的推进剂就是由自己参与制造的捏合机生产的。他表示,当看到国庆阅兵装备方阵气势恢宏地走过天安门时,内心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是捏合机把他与江河厂、国防现代化建设、航天现代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老一辈“机械人”动人的讲述中,他们敏锐把握学科发展动向、与时俱进的奋斗史如一幅画卷,在师生眼前徐徐展开。一代代“机械人”通过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车间里,赓续奋斗70年,铸就华中大机械学院今日的辉煌。


品味当下,寄语未来


 

“根深才能叶茂,培养人才要求把基础打牢打好,要当一个好教师。如果你要给学生一瓢水,你必须有一桶水。”李柱教授缅怀朱九思老校长,谈起对大学的使命、师生关系理解,对学校 “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进行深刻思考。



杨家军教授从传承、拼搏、创新三个角度回望学院发展历程,他表示当时的机械制造系针对新中国国家建设需要,开展教学体系改革,逐步完成机械工程专业设置,建立了统一的教学体系;依靠优秀的18luck新利电竞 、炽热的办学热情,师生们自力更生,不断探索,开拓了一条辉煌的育人之路,为学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科学家精神与探索能力的传承,也是学院STAR文化的生动体现。

 

老教授们用真切的话语讲述他们在华中大的点滴,通过勾勒历史传承精神。他们大多十八九岁就来到了学校,与华中大栉风沐雨共前行,为华中大奉献一生光阴。


院史宣讲使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信仰的光芒、传承的力量、担当的意义。老教授们不仅在学术上一丝不苟,更是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他们纷纷表示将传承机械前辈们自强不息的精神,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所学运用到生产中,将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以“敢担大任,勇攀高峰”的勇气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本科2018级第十一党支部、本科2019级第一、第二、第三、第九党支部学生党员代表,本科2020级、2021级入党积极分子,本科工业工程党支部学生党员代表,本科工业工程2001团支部、本科机卓2101团支部学生代表,本科2201团支部全体团员,硕士2101、2102、2103、2104、2105、2106、2108、2109、2203党支部学生党员代表等参加院史宣讲系列活动。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