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民:从哲学谈生命自由
发布时间:2018.12.17

来源:记者团 编辑:汪泉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李逸燃)12月12日晚,第2284期人文讲座在东九B103举行。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中国哲学会理事长、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理事长朱建民教授走上讲台,从哲学入手,畅谈生命的自由。


在朱建民看来,自由可分为消极和积极两大类,消极的自由是指:人免于受到权威机构的控制;积极的自由则是:改变现状,突破生活的限制。他认为自由与选择是分不开的,人们感到自己处于不自由的困境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的能力和条件,而要想提升自由就要增加自己选择的能力,这既包括个人选择能力,也包括外在环境。


哲学上有一个重要命题:人是自由的吗?作为经典研究大师,朱建民从古籍《庄子》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表面的自由与深层的限制”。庄子在《逍遥游》中塑造了超脱红尘的圣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其实,这是现实的一种反差对照。朱建民谈到,书中描写的越潇洒,意味着现实越苦难。庄子用瑰丽的想象描述出一个逍遥的世界,恰恰意味着他的现世苦闷,充满着限制。


人类文明是在各个层面突破限制,朱建民把人生的限制与艰难分为两大类:人的生物性,包括饮食男女;人的社会性,包括财富名位。人感受不到自由,往往是因为他人的眼光和评价,社会带来的无形压力太大。而带有仙风道骨气质的庄子,致力于突破俗情世界的名缰利索。“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徳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在庄子看来,外界的虚名成为人生的枷锁是因为人的自我定位不准,他人或对或错的看法就是他们自己的定位,所以他们不自由。只有“无所待者”才能享受到真正自由,俗物全抛弃,杂事都摆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己”“功”“名”皆乃人生之大牵缚,无牵绊、不承担的人才可自由。但在朱建民看来这并不正确,没有责任的人生不是真正的自由。承担责任的人生,才是令人钦佩的人生。朱建民以台湾知名律师陈长文为例,讲述无穷困境中的自我承担。陈长文夫妻皆为社会精英,但孩子却有脑部缺陷,面对残疾孩子,夫妻俩并未把他藏在屋中,对他设限,而是积极指引,大方带他亮相于公共场合。这样的孩子虽然对夫妻俩是自由路上的牵绊,但就是这种挑战才让生活不仅是活着。


《山海经》曾讲过“灭饥之果”,用此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消灭饥饿感,人生看似不受食物束缚达到自由,实际上却也失去了饮食的快乐。同样,当人生真正没有了束缚,人也就失去了突破限制、创造原本想不到的成果的快乐。


朱建民提到,每逢毕业季,他都会送学生一句话:“祝你不要有太重大的磨难。”在他看来,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只要困难没有达到你承受不了的程度,你都应坦然接受,因为这是生活的一部分。


讲座最后,朱建民浅谈了苏格拉底和孔子在追求自由路上的努力,引起了在座同学们的兴趣。讲座结束后,朱建民被热情的学子层层围住,现场气氛热烈。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