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强:更正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方法与态度
发布时间:2020.11.23

来源: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张思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逸尘) 11月18日晚,第2373期人文讲座在线上如期举行。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高文强向我校师生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选择与自我修正的良方。


高文强指出,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无疑存在着选择。在文化类别方面,体制内文化传承教育呈现“重儒、轻道、去释”的特征,导致学生接触到的文化经典种类相对局限,对道、佛经典知之甚少,读之更少;在文化内容方面,中学教育普遍“重知轻智”,即注重以背诵与应试为目标的知识记忆,而缺乏对经典中蕴含的大智慧的领悟。


高文强认为,文化传承教育中存在的上述选择常常难以回避。大学期间可供学生自由分配的时间较多,因此,高文强呼吁学生在此期间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方法与态度进行自我修正。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极其丰富深邃的哲思与情感,文化经典凝聚着先贤的大智慧。想要做好自我修正,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经典中的这种大智慧,简而言之要做到“三忘”:忘言、忘法、忘名。“忘言”,即不刻意停留在语言层面进行记忆,而是重视意会,“得意忘言”、“舍筏登岸”;“忘法”,即不盲从他人阅读学习传统经典的固有方法,而是通过探索和感受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法无定法”、“智本自有”;“忘名”,即不被名家或经典本身的名气所束缚,“依智不依书”、“依法不依人”。


高文强补充道,“记”与“忘”都仅仅是从传统经典中获得大智慧的方法,关键在于打破阅读的成见。阅读的目的在于“知”,更在于“智”。因此没有什么书非读不可,也没有什么书可以不读。佛教经典《坛经》记载慧能大师未曾诵读《妙法莲华经》,却在僧人为其诵读一遍后即可讲解参透,就是因为慧能心中已有大智慧。阅读经典的意义,正在于获得大智慧。经典的载体甚至不止是书籍,它是任何有待亲自发现的大智慧的藏身之处。


作为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人文社科经典导引》的授课教师之一,高文强表示任何学科所学根本都是对世界的观察与认识,只是所谓的文科理科采用的视角和方法不同,然而可以形成互补,此中智慧最终是相贯通的。这就是“通识”的含义。


克服思维上的惯性完成对“重知轻智”的自我修正并不容易,并且“言下悟易,事上行难”,进一步做到知行合一也须克服种种困难。高文强鼓励大家“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脚踏实地地为此做出努力,积累智慧,修炼出看透世界、看清真相的“火眼金睛”。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