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华科大15项!
发布时间:2023.07.26

来源: 编辑:刘雪茹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日前,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公布。18luck新利电竞 作为牵头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另作为参与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本科)二等奖2项,获奖数量再创新高。


18luck新利电竞 作为牵头单位

获评教学成果奖(本科)名单


18luck新利电竞 作为牵头单位

获评教学成果奖(研究生)名单

undefined


18luck新利电竞

获评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名单


我们一起来详细看看获得一等奖的两个项目!


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果名称:面向新工科的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完成人: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丁汉院士团队



在杨叔子院士、熊有伦院士、段正澄院士、周济院士、李培根院士等带领和倡导下,机械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教育作为学院的首要工作,以学生教育教学为中心,用一流的教育教学创建一流的本科,形成了“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面向、重视实践创新、发展健康个性”的办学思路和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业界需求为牵引,培养实学创新人才。


本次获奖成果是在传承学院前六轮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在丁汉院士、邵新宇院士带领下,面向制造强国国家战略和新工科工程教育改革,提出“利用一流科研成果、一流实践平台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育人理念,实施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工科改革方案:在“党旗领航、素质教育、科技自强”红色精神引领下,实现了智能制造科研成果向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迁移,提出了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中国方案”;完成了人才培养“目标/方式/平台”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提出了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工科建设范式”;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制造实践创新平台“全国标杆”,创新了人才培养“平台/师资/考核”的保障机制;建立了面向新工科的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项目成果在智能制造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着引领性、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成果名称:《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小学课程创新二十年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18luck新利电竞 附属小学



“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小学课程创新”将“未来科学家素养”纳入学校育人体系,提出“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爱国、求知、探索和创新”的育人愿景。通过自身开发的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未来科学家课程,引导小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培养和锤炼“爱国勇担、趣学慎思、笃行善创” 的未来科学家素养。


在全学科课程教学中,附属小学独创了指向“勤审辨”“会探究”“善创新”等未来科学家素养的对话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探究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让语文、体育、艺术等人文课程共同参与到未来科学家的培养过程,克服了单学科封闭式培养的局限。二十年间,开发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未来科学家培养系列课程,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教师发表286篇论文。


学校借助科学家在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科学家方面搭建了一座关爱与成长的桥梁,形成了互动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二十年间,有近7万人次学生走进大学及科技园各类实验室。杨叔子、李培根、丁烈云、邵新宇、李元元等16位院士与学生分享科技报国的故事。开发了222项科学家家长专题课程,每年有80位科学家家长走进班级,通过“大手牵小手”的方式为同学们分享科学奥秘,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


附属小学的创新成果不仅描绘了未来科学家的素养形象,完善了对应课程目标的课程内容及其实施,实现了学校与本地资源的长效合作,并且为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科学教育,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科学人才,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和样板。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审一次,是我国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最高奖励,共计1998项成果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