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3项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发布时间:2023.07.26

来源:研究生院 编辑:刘雪茹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近日,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公布,我校作为牵头单位3项成果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获奖项目名单(按教育部发文顺序)



成果名称:聚焦计算机系统创新能力的“一基两翼全链”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完成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冯丹教授团队


《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走中国特色信息技术自主创新道路,急需大批在计算机系统层面创新能力突出的拔尖人才。计算机学院自2006年开始探索培养德才兼备的计算机系统创新人才新模式,依托计算机“双一流”学科和计算机系统结构国家重点学科,承担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计算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等教育部重大教改项目,提出了“面向系统、软硬协同、科学与工程并举”的培养理念,十余年来,围绕培养心怀“国之大者”,具有家国情怀、系统思维、创新精神的计算机系统创新人才这一核心目标,持续开展系统深入的探索实践,构建了“聚焦计算机系统创新能力的‘一基两翼全链’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重前沿、强实践、点面结合的课程体系,科教协同与产教融合两翼合力驱动的育人平台体系,全方位联动和细粒度管理的持续改进培养链等方面。


通过实施该培养模式,计算机学院取得了一系列教学和育人成果。一是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十余年来培养了三千余名具有家国情怀的计算机系统创新人才,大批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和艰苦地区就业,成为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中坚力量;二是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多名毕业研究生入选华为“天才少年”,在顶会顶刊发表一批创新研究成果,在一系列全国科创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培养了一批业界精英;三是锻造了优秀导师育人团队,建成一批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四是建成了一流学科育人平台,支撑各类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建设,与头部企业建成多个校企联合创新中心和育人基地。成果实施以来,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社会影响广泛,引领了计算机系统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



成果名称:“校-工研院-企业”有组织创新机械工程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完成人: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许剑锋教授团队


18luck新利电竞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学院机械学科优质发展基础,针对当前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建设并实践了“校-工研院-企业”有组织创新机械工程研究生培养新体系。


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思政引领-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双导培育-现场创新-考核评价”六位一体机械工程研究生培养新范式。


坚持立德树人主线,建立递进式课程架构与教材体系,完善分工明确的双导师制,改革研究生现场创新实践方式,将发明专利纳入学位考核体系,提升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汇聚“卡脖子”共性需求,布局建设武汉智能装备研究院、无锡研究院、广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等6个工研院,打造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重点发展区域工研院联盟网络。以学校科研教学平台为基础、区域工研院基地为纽带、核心企业需求为导向,形成学校、工研院与企业的实践反馈体系,构建工程人才培养的“华中大工研院”模式,创新机械工程研究生培养机制。


依托“校-工研院-企业”协同机制,创新研究生“基础期学校培育、成长期工研院实践、成熟期企业检验”分阶段培养路径,规范培养过程管理,形成“前沿研究、技术开发、工程验证”的工程人才全过程创新实践培养链条,提升研究生的前沿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成果名称:“三位一体”培养光电学科高层次人才,支撑战略高技术产业发展

完成人: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唐明教授团队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科技发展和产业进步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18luck新利电竞 光电学科是全国A+和“双一流”建设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服务并引领光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应用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


2011年试点学院改革以来,学科紧抓“高层次产教融合育人”这条主线,将研究生培养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延伸创新链、破解“卡脖子”难题、引领产业链升级、营造产业集群生态。探索实践“思政导引、创新引领、需求牵引”三位一体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在思政导引上,通过党旗领航和精神导引,落实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在创新引领上,通过递进式课程体系支持、一流水准平台支撑、国际前沿合作交流,发挥人才培养对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在需求牵引上,通过建设高层次产教平台、推行“产业教授”制度、延伸“一体化”创新链,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十年来实践成果卓著:学科已发展成为“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才培养高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有力支撑了光谷发展成万亿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电产业集群,实现了光电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营造并优化了学科与产业优势融合、同频共振、共生共荣的良好生态。近五年,为华为、中兴、烽火通信、长飞输送高层次研发人才500余人,为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全球领先做出重大贡献;在校生在Science和Nature及子刊发表论文79篇;毕业生90%成为光电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骨干;在全国“互联网+”及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等获金奖/一等奖28项,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据悉,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高等教育领域,首次单列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经专家评审、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审议,共评出成果284项,其中特等奖成果1项,一等奖成果35项,二等奖成果248项。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