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过刊浏览目录信息

目录信息


第31卷,第1期
刊出日期:2003年01月
  • 李凡,吕泽华,蔡立晶
    给出了Vague集的基本概念 ,阐述了Vague集的本质及Vague集与Fuzzy集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投票模型的分析 ,指出了在投票模型中投中立票者仍然有某种倾向 ,且该倾向由投赞成票和投反对票的人数之比来决定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Vague集向Fuzzy集转化的方法 ,最后给出了基于这种转化方法的Vague集模糊熵的定义
  • 姜向龙,程善美,李叶松,万淑芸
    分析了基于BP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对大惯性环节被控对象的控制效果 ,发现该算法使控制器存在严重的“过学习”现象 .为避免这一现象 ,设计了一种新的误差函数结构 ,得到改进的BP算法 .针对一个存在大惯性环节的线性时变系统 ,对比分析了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在采用传统的BP算法和改进的BP算法时得到的不同控制效果
  • 张俊,沈轶
    提出了一种非线性测度 ,利用这种非线性测度研究了一类神经网络的局部指数稳定性和全局指数稳定性 .得到了保证神经网络的平衡点唯一、全局和局部指数稳定的一些充分条件 ,导出了神经网络有多于一个平衡点的必要条件 .同时得到神经网络任意两个解的差的估计式 ,以及神经网络指数收敛的收敛率和神经网络局部指数稳定的吸引区域的估计 .所得结果是新的且不同于已有文献 ,便于实际应用
  • 曹新苗,方华京,王华
    提出了一种传感器故障诊断的新方法 ,适用于高斯白噪声下的T S模糊系统 .利用基于T S模糊模型的卡尔曼滤波器估计系统状态 ,系统的残差即测量输出与估计输出之差被用来检测和隔离传感器故障 ,并且推导了传感器故障隔离的充分条件 .还用一个铁路拖动系统的感应发电机的例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王多强,刘金根,李庆华,睢海燕
    提出一种新的索引并行化技术 ,利用多处理机来提高建立在B树结构上的索引性能 ,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树结构———FALNB树 ,基于该树结构 ,以大结点B树方式在多个处理机上分布索引数据 .通过动态调整算法快速进行调整 ,取得很好的负载平衡效果 .给出了时间分析模型 .实验结果显示FALNB树能加快查询响应速度 ,对海量数据的索引有良好性能
  • 吴永英,司宏杰,王晓鹏
    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数据立方索引机制CuboidTree ,利用Z Order编码以保持同一数据小方内立方元组之间的多维空间邻近性 ,将数据立方查询归结为针对其中某个特定数据小方的查询 ,从而将同一数据小方中的立方元组聚簇在一起以加速响应数据立方查询 .对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的实验表明 ,CuboidTree不仅可以明显地提高数据立方范围查询的性能 ,而且节省了存储空间 ,更重要的是它对数据立方查询性能的改进效果随着数据立方维数的增加而愈加明显
  • 李凡,刘学照,卢安,谢四江
    分析了基于NT内核的WindowsNT/ 2 0 0 0 /XP操作系统下文件系统过滤驱动程序的开发原理、步骤和应用 ,以实现动态的病毒扫描、透明的文件加密解密、文件保护和系统恢复等功能 ,保障了文件系统的信息安全 .给出了一个实现透明的文件加解密的过滤驱动程序实例
  • 金莉,卢正鼎
    将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多策略学习算法应用于Web信息提取领域 ,在原有的机械学习、统计学习和相关学习等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各学习方法的利弊 ,将三者有机结合 ,使得结合后的新算法在提取Web信息时比结合前任一单一机器学习方法都更有效、更准确 .
  • 漆军,罗宏志,李世其,蔡洌
    Java 3D是在OpenGL和VRM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应用编程接口 ,在此将它与CORBA结合起来 ,用于分布式程序编程中 ,以增强分布式异构环境下互操作性 ,并给出了基于Java 3D和CORBA的协同设计原型系统 .并就协同设计所需解决的同步浏览、协同操作、冲突调解、数据访问提出了实现方法 .特别对同步互操作作了详细的论述 ,阐述了Java 3D和CORBA在同步互操作中的结合方法 ,对ORB的运行机制也作了说明
  • 李国徽,李四勤
    形式地给出了合作事务定义及事务间由于消息交换而形成的事务间的检验点依赖和恢复依赖 .基于这些定义 ,某一事务记检验点时 ,所有检验点依赖于该事务的事务也记检验点 ;当某一事务恢复时 ,所有恢复依赖于该事务的事务也恢复到其检验点的状态 .开发了一种适合于移动环境的事务恢复技术 :在事务正常的消息传送中 ,通过额外的一点带宽附加传送事务间的依赖关系 ,在事务记检验点时 ,尽可能并行地通知所有相关的事务记检验点 .实验表明 ,该事务恢复技术能减少系统记检验点的响应时间 ,提高系统的恢复速度及系统吞吐率 ,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基本没有增加
  • 张宏斌,朱明富,赵世平
    讨论了一种在分布环境下 ,基于MAS的三层安全体系模型框架及相应策略 .根据某一类应用 (如档案管理 )对安全性的特殊要求 ,通过多Agent之间的包容、关联、继承关系解决分布式系统的安全问题 ,并进行了原型系统的探索和实现
  • 吴世忠,李守鹏,何德全,谭运猛
    提出了特种保障的概念 ,分析了国家信息安全的危害因素 ,主要有CPU隐含指令、后门、恶意软硬件等 .通过研究非自主开发的计算机系统中的系统恶意功能集和触发条件集以及可以发现恶意功能的协议数据序列 ,给出了两种恶意功能的检测方法 ,即激励响应检测法和特征匹配检测法 .据此给出了有关网络恶意功能的防范措施
  • 屈劲,葛建华,蒋铭
    根据组播用户动态模型分析了用户的请求时延 ,结果表明时延与指数分布的参数和批更新间隔长度有关 ;讨论了批更新间隔内的用户申请量与批更新间隔长度和当前时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申请量是时间的负指数函数 ;还提出了一种变间隔的批更新方法 ,利用该方法可以得到平稳的密钥更新流量
  • 崔国华,李道文
    以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系统调用序列为依据 ,建立了一种柔性状态机模型 ,用以判断入侵行为 .此模型既准确描述系统行为 ,又表现系统随机性特征 .此模型可以快速生成一个检测实例 ,满足不同应用环境的要求
  • 张大志,张翔,彭士纯,田金文
    为了突出人体重点器官的显示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混合数据场的快速体绘制算法 .从原始的三维数据场中提取重要的结构 ,然后将原始三维数据中非重点的部分转换为梯度数据 ,构成混合数据 .从而对混合数据进行体绘制 .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加快体绘制速度同时改善重点器官的显示效果
  • 章勤,黄琨,李光明
    针对基于层次包围盒的碰撞检测算法中的方向包围盒 (OBB)算法 ,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 .利用虚拟环境中发生碰撞的帧与帧之间的关联性 ,对已发生的碰撞进行缓冲 ,以便下一次的碰撞检测可以利用已检测的上一次碰撞的信息 ,加快了碰撞检测的速度 ,同时利用预测试方法扩展了这种算法 .实验结果证明 ,本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碰撞检测的计算复杂性问题和改进虚拟环境中碰撞检测的性能
  • 郑刚,吴相林
    提出将软件工程中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思想应用于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的分析和设计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空间数据库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和一些关键技术 ,包括图块结构的划分、图层组织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以及结构化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如何应用于空间数据库中属性数据库的设计 .同时结合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云南小湾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设计了一个施工设施管理空间数据库原型
  • 曾明,吴相林,赵勇
    以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的计划管理为背景 ,提出一种用于多部门计划协调支持系统的Agent协同工作组织结构 ,分析了该框架下Agent的工作过程 .重点讨论了Agent的结构模型、实现技术及通信机制 ,并通过SSRCC MDPCSS原型系统说明多Agent的协同工作模型的实现过程 ,证明了这种框架结构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 龙玉国,陈龑,刘云生
    通过分析目前龙门起重机操作培训系统的不足 ,讨论了建立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构造物体曲面来得到几何模型矩阵 ,然后引入物理特性 ,对物体运动轨迹进行分析 ,求出平动和转动矩阵 ,接着利用几何矩阵和运动矩阵的联合求解进行物体运动仿真 ,从而用几何建模和物理建模互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系统的建模方案 ,最后介绍了整个仿真系统的架构和建模方案在系统中实现的具体软件工具和方法
  • 桑红石,陈朝阳,沈绪榜
    针对TDNLMS(Two DimensionalNormalizedLeastMeanSquare)自适应预测器在数字图像点目标检测中的应用 ,讨论了预测器收敛因子、支撑区域的类型和工作窗口等参数对预测器背景抑制能力和小目标检测性能的影响 .实验表明 ,收敛因子过小或过大 ,预测器均无法有效抑制相关背景 ,当收敛因子取值为 0 .10~0 .0 1时 ,预测器可以提供较好检测性能 ;和多种常用支撑区域相比 ,在检测空中点目标的应用中 ,以中心像素为期望响应的非因果形式一步预测器 ,能够在保留目标峰值的情况下 ,提供最强的杂波抑制能力 ;此外 ,对于空中云层图像 ,5× 5工作窗口可以提供足够的自由度 ,使预测器能够良好跟踪云层统计特性的变化
  • 唐作吟,何建华,杨宗凯
    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分析模型 ,用以评价无线信道上的误码对IEEE无线局域网中的基本接入机制和RTS/CTS接入机制的饱和吞吐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基本接入机制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用户数和误码率的影响 ,RTS/CTS接入机制的性能仅对误码率敏感 .研究工作为无线信道上纠错编码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依据 ,对于无线局域网的接入控制、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具有较大意义
  • 张璇,王福昌,童胜勤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DSP的 16Kbit/sCVSD(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 )编码与 6 4Kbit/sA律PCM(脉冲编码调制 )编码的全数字转换技术 .相对于现有的编码转换系统 ,此种技术符合单值对应法则 .实验证明 ,当CVSD误码率≤ 2× 10 -5且PCM误码率≤ 1× 10 -5时 ,采用该转换算法可以做到多次转换无误差积累
  • 刘进,张天序
    提出一种将矩定义式中的二维积分简化为一维线积分的方法 ,得到区域原点矩及不变矩的轮廓链表示式 ,从而大大减少了区域不变矩特征的计算量 .根据轮廓链表达式的符号还可判别其绕行方向 ,进而将区域的外边缘与内孔洞区分出来 ;推论所得到的面积轮廓链表示式还能有效地滤除掉场景中的噪声区域 .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得到的不变矩和按照矩定义式直接计算的结果相近 ,同样具有旋转、比例、平移不变特性
  • 艾渤,葛建华,赵妍妮
    分析研究了欧洲数字视频地面广播 (DVB T)系统 ,提出了基于FPGA的COFDM接收机同步解决方案 ,对该方案中的符号定时同步、频率同步和采样钟同步作了简要阐述 ;经大量的同步算法仿真分析 ,提出一种新的符号定时检测算法 :通过设置门限、保持窗宽和相应时延可准确估计符号起始位置及频偏 ,相应的FPGA硬件电路经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功能样机调试证明 ,该算法实现复杂度低且性能优良
  • 雷海军,李德华,王建永,胡斌
    为解决三维扫描仪中图像处理的实时性 ,提出检测结构光条纹中心快速算法 .本算法把阈值法与可变方向模板法相结合 ,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 .先由主机计算激光条纹灰度阈值 ,再结合像素的灰度邻域属性实时确定激光条纹 ,然后用可变方向模板检测激光条纹中心 .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具有数据存储量小、实现速度快的特点 ,而且还有抗白噪声能力和一定的修补断线能力 .此外 ,本方法有利于硬件并行实现
  • 黄立华,刘晓东
    提出了大幅面图像激光标刻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阐述了实现 10 0Mbit大幅面 (130 0mm× 10 36mm)图像标刻的算法 ,很好解决了大幅面图像标刻中过量占用系统资源的问题 ,实现了大幅面图像的快速标刻和标刻系统的实时控制 .利用软件处理实现了图像分辨率和标刻分辨率的匹配 ,减少了图像的锯齿形失真 ,使标刻的大幅面图像达到了最佳输出效果
  • 吴胜,黄声华,周理兵,李朗如
    对比了不同的定向矢量控制方式的优缺点 ,采用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方式来控制双馈电机 .双馈电机的控制主回路采用交 /直 /交的形式 .电机的转速在一定范围内从亚同步到超同步速任意可调 .无功功率可调 ,可以为正亦可为负 .根据设计 ,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验证了控制策略及主电路拓扑结构是可行的
  • 陶桂林,马志云,周理兵,胡双
    从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出发 ,分析了永磁无刷电机的电磁关系 ,着重推导了电机的电磁力矩和反电动势的一般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带中线的永磁无刷电机的电路模型 .在Matlab/Simlink平台下的仿真结果证实该模型具有计算稳定 ,执行效率高的优点 .与永磁无刷电机的状态方程模型相比 ,电路模型不仅使仿真更加简便 ,而且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 尹小根,何俊佳,白照东
    分析了负荷转移对系统平均停电频率和平均停电时间的影响 ,建立了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决策目标的网络重构数学模型 ,并导出了相关计算公式 ;分析表明在故障率和用户数相差较大的两条馈线之间进行负荷转移 ,可以使配电网的系统的可靠性指标有较大提高 ;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 ,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 赵学锋,张金隆,曾菲
    分析了进行维修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建立了维修服务质量评价的层次结构 ,提出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 ,并给出了一个具体实例 .通过应用AHP方法 ,能优先考虑判断准则 ,由此得到维修服务质量的逆序排列 ,从而能评选出维修服务质量最优的维修商 .该方法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增强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 田映华,刘江帆
    采用深沪股市 1999~ 2 0 0 0年的相应数据 ,在考虑了“资产重组”这一因素后 ,对样本进行了筛选 .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对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横截面分析 .在研究中 ,鉴于短期债务在我国的特殊性 ,分别考察了长期财务杠杆和短期财务杠杆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并得出以下几点分析结论 :长期财务杠杆对权益资本成本和加权资本成本的影响不显著 ;短期财务杠杆与权益资本成本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显著正相关 ;企业规模对权益资本成本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 舒水明,桑兰芬
    给出了低温系统或低温液化分离装置中多股流板翅换热器的基本简化分解结构、Q T图算法、确定最小温差所处位置的数值方法 .运用数值方法于一低温系统 ,获得了如Q T图所示的换热器的温度分布与传热量之间的关系 .依据Q T图或者Q T表 ,可以方便地得出各股流间的传热温差、换热量及确定最小温差位置 .这种方法为图形的数字化处理提供了条件
  • 舒水明,凌贺飞,桑兰芬
    给出了冷却有源复合平壁的传热数学模型及其相应的边界条件 .分析了求解的离散化方法 .在平壁两侧流体工况相同的条件下 ,运用上述模型、边界条件、离散化算法 ,模拟了有源复合平壁的温度分布 .模拟结果表明 ,在x方向上 ,温度成对称分布 .对应不同的τ时 ,温度分布不同 ;温度的变化率亦不同
  • 万忠民,舒水明
    提出一种高效的较大程度利用热源的新型太阳能吸收式循环系统 .与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循环相比 ,系统增加了一个附加高压发生器 ,通过高压发生器再生出的LiBr溶液与低压吸收器的吸收后的溶液混合 ,提高高压吸收器的吸收剂浓度从而减小其压力 .分析了混合循环的各种性能特性 ,并与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混合吸收式循环的发生热源在 80~ 95℃之间 ,热力系数在传统的两级吸收式循环基础上平均提高 2 0 % ,其热源可利用温差平均提高 2 0℃ ,效果较明显
  • 熊良才,史铁林,杨叔子
    提出时频分布信息熵的定义和求法 ,先对时频分布取绝对值 ,进而计算该分布的信息熵 .根据信息熵最小的原则对Choi Williams分布的参数进行优化 ,然后用优化的参数计算信号的Choi Williams分布 ,得到的Choi Williams分布能较好地反映信号的时频结构 .将该方法应用到齿轮故障的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陈勇辉,廖广兰,史铁林,杨叔子
    分析了轧辊与轧件接触面的复杂摩擦特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轧件振动模型 ,研究了粘滑共存摩擦转变为全滑动摩擦时 ,由于轧件失稳所导致的轧机颤振现象 ,并采用相平面法分析了振动系统的极限环稳定性 ;同时 ,应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轧件振动模型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抑制颤振的方法 ,并通过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王峰丽,李谋渭,张少军
    采用灰色多目标决策理论 ,结合最佳冷却工艺 ,对 32mm厚Q345B钢板进行钢板冷却最优控制模型的研究 ,确定了以返红温度、冷却速度、平直度和耗水量为控制目标 ,以钢板运行速度、集管开启组数为设计变量的最优控冷策略 .根据 4个目标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效果测度计算公式 ,按照实际生产的需求可进行不同权值的行决策和列决策 ,从而得到相应的最优控冷策略
  • 陈建桥,李峰,杨能仁,竹园茂男
    针对复合材料强度行为的复杂性和准确预测的困难 ,首次提出复合材料强度鲁棒性的概念 ,即研究复合材料强度相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所具有的稳定性特征 ,为复合材料的合理设计与利用提供新的分析思路和手段 .通过对CFRP层合板进行试验和数值分析对比研究 ,讨论了加载方向对初始层失效应力 (初始强度 )的影响 .在确认有限元计算的有效性之后 ,进一步讨论了加载方向以及单层板弹性常数的小范围变动对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为了获得较稳定的强度特征 ,当弹性模量E1较小时 ,应尽量控制E1本身的变动 .而在E1较大的情况下 ,控制加载方向的偏离更为重要
  • 龚文惠,王元汉,郑俊杰
    针对膨胀土路基沉降的特点 ,提出按增量法分析瞬时沉降、主固结沉降和胀缩沉降的步骤和方法 ,推导了相应的表达式 .增量法的分析步骤是将路基沉降总过程划分为施工期和使用期两个时间区间 ,再划分为若干时段 ,先分区间逐时段计算各沉降分量的增量 ,然后迭加得到任意时刻的路基总沉降量 .还就具体道路工程实例 ,进行了沉降量的计算和比较 .
12 2023
主 管:教育部
主 办:18luck新利电竞
主 编:李元元
刊 号:ISSN 1671-4512
    CN 42-1658/N
邮 发:国内 38-9
    国外 M 487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18luck新利电竞 主校区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3916
   027-87544294
邮箱:hgxbs@mail.hust.edu.cn
网址:xb.hust.edu.cn
微信:hustxbs
关注微信公众号